归云洞位于宁海县境东北离城八十华里的小丹山南麓,因终年常有云气出入,故名归云洞。相传南宋丞相叶梦鼎少年时代曾在这里读书,所以这里又名“叶丞相读书处”。
叶梦鼎: 南宋,丞相(右)
从宁海县城出发去归云洞,以沿宁象公路过西张桥转门绷村东仓乡道的路径最为方便,然后经中堡、岔路、大赖诸村,再行五华里便是登小丹山归云洞的终点站岙里王村了。
“岙里王,蚊虫叮竹桩”,这是传说中罗隐在岙里王借宿时的题词。据说,从此蚊子便搬了家,集中到竹山上去“叮竹桩”了。
岙里王村的竹子也的确多,漫山遍野,满眼翠竹,郁郁苍苍,秀出天半,为归云洞增色不少。身居闹市的人来此,耳目为之一新。
岙里王村依山傍溪,过溪登山到归云洞,约四华里,半个小时左右即可抵达洞区。溪宽约三四十米,水浅时有石磴可踩,水涨时须涉水过溪。过了溪,山路蜿蜒,渐行渐陡,梯田层叠,修篁夹道,尘嚣远离,清幽之极。
在竹林中迤逦前进,空气倍觉新鲜。出竹林,便闻水声潺潺,眼前是一股溪流,半塘碧水,卵石累累,清澈见底。此处名为冷水塘,愈是酷热,愈是冷冽,水含甜味,入口清凉,夏日饮之,暑气顿消。水中既无苔藓,更无鳞类,可能是“水至清则无鱼”吧。
踩着石磴,步过冷水塘,山路陡峻,盘旋而上,不一时归云洞庵在望。可惜此庵已经无人管理,年久失修,残破不堪,只留下一座废墟。想当年,庵沾“叶丞相读书处”之光,僧侣著名,儒林荟萃,盛极一时,而今徒令人凭吊罢了。
穿过废墟,庵后两小径,上通归云洞,下达洞下峡谷。峭壁上,归云洞像一头巨狮张开大口雄踞在那里。洞高18米许,内有一小石室,分上下两层。因洞顶一处 裂缝颇深,洞壁渗水,滴答之声不绝,为防滴水,人们在石室上盖上瓦片,俨如乡间小屋。这一盖上瓦片,看起来反而有点不伦不类,颇煞风景。室后洞穴渐小,但 不深,积水可随时经石室左水道排出洞外。室前一巨石如狮舌伸出洞外,可坐十余人,下临峡谷深涧,胆小者不敢往下望;由下往上望,只见洞口,不见石屋,正如 清代邑人王清源咏归云洞诗中所说“洞口狮口张,层楼吞在底”了。这时,人在石下,真有岌岌如压之感。
到过归云洞的人都有同样的感觉:由峡谷向上望,明明是深不可测的巨大岩洞,可是一到了洞口,又不知洞在哪里了。读了王清源的诗句“田尽步平冈,洞门还可指;须臾到洞门,洞反不见矣”,可见古来便是如此。
洞口有瀑布二,一在洞左,一在洞前。洞左的沿峭壁天然岩槽直泻,奔腾处如怒涛翻滚;洞前的如匹练悬垂,飘然欲去。王清源形容它们是:“一瀑激怒涛,皑皑雪相似;一瀑泻清澜,缕烟差可拟。”看了这洞前双瀑,使人会不自禁地联想起雁荡的大龙湫飞瀑来。
瀑下有龙潭,现在已经淤塞,传说白龙曾住过。洞门右侧原有老桂树一棵,桂树下横着两根粘满蛎壳的桥梁,半嵌入桂树之中,相传是登台桥(黄公渡桥)的石梁被白龙摄到这里。此桥梁与老桂树均在“文革”时先后被毁被砍了。
到了归云洞,人们在欣赏享受这纯粹出于天然的璞玉般的风光景色之时,无疑会想起八百年前曾在这深山野洞里苦读经书的南宋王朝那位与权奸贾似道作不屈斗争 耿耿孤忠的一代名相叶梦鼎来。在当时,少年叶梦鼎那种独处深山敢于与山魈鬼魅为伴的胆量,已够震惊了山乡的人们,加上他后来做了丞相,于是归云洞读书处的 传说生焉。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归云洞外,云遮雾障;归云洞里,琅琅书声。记时的香火已熄,又是一个漫漫黑夜将要过去,少年 梦鼎这才发觉腹中饥饿,想烧点饭食,一看灶火熄灭无存了,只得提着灯笼下山,来到岙里王向庄户人家讨火种。习惯早起的山村人们奇怪地问他:“你那灯笼里点 的不是火吗?”少年梦鼎方才恍然大悟,叹了口气说:“早知灯是火,饭熟已多时。”
少年梦鼎废寝忘食,日夜攻书。夜深了,他突然感到内急,便提着灯笼到洞边茅厕去方便,猛见一大头鬼蹲在厕边,梦鼎就把灯笼放在鬼的头顶上,还拍了拍说:“小鬼好大头!”大头鬼吱吱地回答说:“丞相好大胆!”
梦鼎的家在上宅村,从上宅村去归云洞要经过大赖村顾家路廊,路廊旁有个小庙,庙里供奉着一尊小神像,每当梦鼎路过此地,这尊神像竟会自动起立,待梦鼎过 去后才坐下。梦鼎很奇怪,回家时跟母亲说起此事,母亲不相信,就在梦鼎再去归云洞时,母亲陪送儿子到大赖村顾家路廊小庙。到了那里,不见小庙神像起立,母 亲说这是梦鼎读书用功过度一时眼睛恍惚的缘故,梦鼎坚持说是真有这回事。母子正在争论不休,忽然神龛中落下一纸,纸上写着:小神无理,充军千里。这一来, 母亲也觉得真是奇事了。梦鼎上前拾起纸条,在囊兜里拿出笔墨,把纸上写的“千”字改作“十”字,变成“充军十里”;口里说道:“一时无理,何必千里;充军 十里,小惩可以。”这一夜,天下暴雨,竟把大赖村顾家路廊这座小庙冲毁,庙里的这尊神像一直冲到西张中堡溪樟潭滩,搁在滩边的山脚下,正好是冲了十里路 程。当地的人们把神像捞起来,把小庙就建在樟潭滩边的小山顶上。此庙至今尚存。
归云洞琅琅书声惊扰了龙潭中酣睡的白龙的清梦,白龙摇身一变, 化成一位白衣秀才,踱进洞来。少年梦鼎的博学折服了白龙,叶梦鼎也毫不忌讳它是异类。由于这因缘,后来叶梦鼎拜相,向皇上奏明白龙家乡天台苍山九龙潭是龙 居所在,却被贾似道诬为“九个牛屎潭”而否定了。自此,白龙发誓:蒙蒙细雨落宁海,暴雨雹子打天台。
叶梦鼎晚年,为造福家乡,积极支持黄公渡 造桥事业,得到白龙协助,借潮三天。事为贾似道所知,向皇上谎奏了一本,说叶梦鼎在宁海五屿门造“五朝门”,黄公渡造“皇宫”,招兵买马,聚众造反。皇帝 听了,立即传旨捉拿叶梦鼎,一到京师,便推出午门起斩。白龙为了证明叶梦鼎蒙冤,摄起黄公渡四根粘满蛎壳的石梁,飞向京师,路过归云洞上空,一算时间紧 迫,丢下两根石梁,半搁在洞右老桂树上。白龙到了京师,叶梦鼎已被处斩,身首异处,只得摄回尸身。叶梦鼎家乡的人们,为这位为民造福的好丞相装上金铸的 头,建了36座疑冢,防止坏人盗墓,所以至今人们仍找不到叶丞相的确凿墓地。
还有传说种种……
事实上,叶梦鼎并非被斩,而是在公 元1276年元兵攻陷临安,益王即位于闽,叶梦鼎奉召入闽,至永嘉为海道所阻 ,南向恸哭而还,因此得病,于1279年冬因忧国而死于家乡,享年八十岁。同样,黄公渡的登台桥据说是郑霖主建的,人们也附会在叶梦鼎身上。然而,不管是 “小鬼好大头”的胆魄,还是“蒙蒙细雨落宁海”的异类友情,以至于归云洞前的石梁,三十六座疑冢中的金头颅,等等,都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想像力,表达了人民 的爱憎分明的感情和对这位一代名相的崇敬心理。
归云洞将与叶梦鼎的名字并存。
归云洞理所当然地应该受到保护、开发,使她成为宁海胜地中的一颗明珠!